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一生懸命



喝大酒的那個晚上通常都會睡得很好,好到清晨4~5點左右就再也睡不著的那種好。MIT上正播著麥導在庫哈諾辛徜徉山林,另一邊大雲食堂則討論著AI,聊著聊著就提到了電腦很難取代人的這一塊 - 熱忱。不知道是酒精未散還是根本沒睡醒,慢慢的就把這兩個節目看成同一個了...


愛動手東摸西摳的我,最嚮往的一直都是由技入道的匠職人,這與現今的達到財富自由,讓錢去幫你工作的論調實在是不符,我就是相信手做,就是想要自己動手(嘛...也許達到財富自由之後,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東摸西摳?)。每每去寺廟參拜的時候,總是會望著壁上、天花板上的雕刻發呆,一直跟阿豬說如果有機會我想去學老屋的維修,講著講著也都沒去做就是。愛看布袋戲的我也曾想過弄一尊回來擺弄,但一樣也是空中畫葫蘆,喜愛一直有,動手未曾過。

那我到底做過甚麼?

承蒙恩師阿練老師收留,以吊車尾的姿態進了研究所後,總算是在氣象這領域入了門。當然當時不是這麼想的,當時只是老師交代甚麼就去做甚麼,所幸實驗室內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接觸,明明剛開始是做空氣汙染擴散的相關題目,訓練過程卻是台灣四處去架儀器,還跟學長討論過我們來做儀器公司麥儀器給老師吧(笑),結果最後以改善中尺度氣象模式畢業,說是甚麼都會一些,說穿了就是甚麼都不行。畢業後幾年,也還是這樣在專業上居無定所,直到上了玉山。

第一次上玉山支援觀測,就只是覺得那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很漂亮,很不一樣。一個月下來不下兩萬次的快門,也體會到了靜看一朵雲的生滅,儘管那是個觀測員本來就應該要做的事,但現在的觀測員早就被行政瑣事以及電腦螢幕所埋沒,能認真觀測的一直以來也就是那整點前的3~5分鐘,政策的改變是問題,觀測員自個兒的不思長進也不能卸責任。不過在山上就是沒這些事,觀測員就是看天氣,就這樣,專心的看天氣,專心的拍照。

後來有幸正式調到玉山站,透過各種接觸,慢慢的發現這真的是很棒的地方。

氣象觀測,是真的可以救人的,他與登山客、山域搜救隊的關係,緊密到不可分割,這種我的觀測,立即就可以被人使用到,而且是關乎很多條人命的重要訊息。這跟觀測發完電碼後,再也不知道這資料誰拿去用了,是不是根本模式在初始化的時候就踢掉了?在校驗的時候是不是會被當成錯誤值?在全台400~500個測站中,0.2%的貢獻實在是微不足道,也難怪觀測員的卑微,不管是自己看自己還是別人看觀測員,大抵都是這樣。但這裡不一樣,看著直升機順利把人載走,能夠很直接的感受到的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一種由心而發的喜悅。

可惜的是,一直到離開後才明確的感受到,這是我一生想做的事,守護玉山氣象站,也藉此為手護台灣登山盡一份力。即便是來金門當了快一年的氣象站主任,對於這件事仍舊是很惋惜。金門相當的好,因為來到金門,讓我的一小家子可以穩定下來,我也期待自己在金門能做出一些成績,而氣象站也確實在這座島上慢慢地找到定位,未來也會更加明確也穩健地走下去。

舊愛,還是最美。
有緣再相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