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氣象預報在不久的將來會是個夕陽產業?



昨晚不知道在介意甚麼,一直不想寫關鍵字,我指的就是"氣象局的氣象服務",對一般民眾來說會越來越沒有存在價值。

觀測方面

以往一直都是氣象局怎麼說就是甚麼,到現在為止也還是。但隨著觀測儀器的成本下降,且民眾才不在意甚麼精度,他們會比較喜歡使用者介面好用漂亮的。所以各家例如水利署、環保署、農委會以及大量的民間潮牌等等各單位的資料慢慢的都會跑出來,例如像空氣盒子。到時候被質疑的只會是氣象局的資料,而不是潮牌的資料。

就算不說品質的問題,以專業的氣象產品來說,細緻的有NCDR的精美產品,廣域的有Windy等各種平台的全球整合。而且這些理應都只是開頭,未來會越來越多想法被做出來。面對著靈活度很高的對手,很難搶到民眾的青睞。

預報方面
現在去一級開設,除了做為放假標準的風雨預報單以外,各個單位都直接開Windy,不管他在意的是風、浪、雨水、空氣汙染、低溫....windy都可以滿足你,協力單位的簡報也是滿滿的NCDR、Windy。民眾現在還不清楚EC是最強的這件事,但不用幾年他們就都會知道了,最強的預報指引加上方便使用的介面,誰還管新聞氣象的明天幾度這樣粗淺的資訊?

最後就是天氣的解釋變得比較有價值,但現在氣象局除了防災相關的議題以外,一般天氣的預報明確度差天氣即時預報、天氣特急、天氣風險等粉專好幾條街,這還只是現況,他們還會變化,但我們的腳步...

現在民間、半官方的氣象服務已經慢慢站起來了,而且還會繼續發展,
按照目前的腳步,大概10年後氣象局的服務就晾起來曬乾了。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Blogging at the Limit 觀後感想

在公視預告的時候就很感興趣
感謝公視主題之夜的選片

本來到著臭惹看完只是很沉重
但看到與談人的發言
一整個無法接受
氣到上來寫這篇文章

大意是一個年輕人出社會後
對人生徬徨與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意外接觸登山與結合網路直播後
發現網路上的互動讓他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成功的經驗讓他一路追尋高峰
正面的、負面的評論都迫使他一心向上
最後也讓他死在山上

其實這樣的人在登山界來說應該是會受到很多批評的
那種不要命的爬法
我想,我也會是批評他的那群(不過4千以上是另一個宇宙,大概也批評不了甚麼就是)
標新立異的搏版面甚麼的
只能說還好他是一個人
沒有拖著誰一起去死

無氧獨攀甚麼的
定義上的問題我也覺得還好
自少他確實是一個人拿著自拍棒上山
即便手指截肢之後
也依然是這樣上山
光他這樣做就應該要敬佩了

在紀錄片中
前期網路上大多都是正面的鼓舞
後期網路上有著大量的酸民負評
我不知道實際上是不是也是這樣
還是只是剪輯的結果
如果就如紀錄片的呈現
我想最後一趟上山
史多的心理應該是必須要花很大的精神
才能壓住那個不斷湧出負能量吧!
最初慢慢累積的那些正面的人氣
讓他不想讓那些人失望
後面跑出來酸言酸雨的那些文字
也逼著他"不管,我就是要走上去!"
在精神狀態很不穩定的情況下
最後,果然憾事就發生了...

其實就算沒有出問題順利下山了
只要網路環境是這樣
他的心理狀態大概也還是那樣
那下一次會好運嗎?
這憾事的發生
是偶然 也是必然

他的前輩曾經跟他說
"不要看著山 要看著你自己!"
但其實他就不是靠著自己上去的
要譬喻的話就像是星史一樣吧!
靠著無數網民給他的正面、負面的力量
這樣的人你跟他說要看著自己
大概是很難找到自己吧...
而被網民推著往前走的他
或許一早就注定了這個結局
這種火車通常都沒有裝剎車...